“钢轨医生”推着“诊疗仪” 步行4公里给轨道“体检”_亿德体育官网首页_亿德体育官网首页_app下载安卓
亿德体育官网首页_app下载安卓欢迎您!主营:探伤机、探伤仪、磁粉探伤机、磁粉探伤仪、退磁机
亿德体育官网app下载新浪微博|亿德体育官网app下载腾讯微博
亿德体育官网app下载-磁粉探伤机

10年用心磨砺 · 诚信铸就品质、创新打造未来

致力无损检测装备智造 品质保证

亿德体育官网app下载-联系电话

24小时咨询热线

0515-82354499

13962042555

首页 > 新闻中心 > 亿德体育官网首页

“钢轨医生”推着“诊疗仪” 步行4公里给轨道“体检”

时间:2024-07-08 发布人:亿德体育官网首页

  地铁轨道是有“生命”的,它会疲劳受损,也会“生病”,哪怕一毫米的裂纹,都可能带来断轨、停运,甚至车毁人亡……因此,地铁轨道探伤工被誉为“钢轨医生”,给钢轨体检,找出它们身体上的磨损与裂纹等伤病,这种日复一日单调的工作虽然很小众,却很神圣。

  这几年,随着哈尔滨轨道交通的发展,目前,全市轨道交通全路网运营线百公里。轨道交通在整个城市的交通体系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而轨道本身的损伤问题事关地铁运营安全。1月28日凌晨,生活报记者深入地铁1号线隧道,跟着地铁轨道探伤工一起为地铁寻伤、探纹……

  由于地铁白天需要营运,探伤工的工作要从晚上开始。1月27日夜里11点半,记者在地铁1号线学府路站见到了哈尔滨地铁集团第一运营分公司工务车间探伤班班长孙永超和他的9位同事,他们正在检查仪器、分配工作任务、进行安全提示,准备工作井然有序。孙永超说:“晚上8点,我们就已经到达工作岗位,再过半小时,最后一列地铁入库后,将开始今晚的探伤工作。”

  时针指向28日零时,夜已深,城市逐渐“入睡”,此时,孙永超和他的同事们推着探伤仪,背着工具包沿着钢轨前行,一天的工作开始了。他们今天探伤的路段为地铁学府路站至哈工大站,全长4公里,工作需要在凌晨3点前完成,如果延时则可能会影响首班地铁的开行。

  记者看到,孙永超推着一台仪器来到地铁站台,探伤班成员郑海涛和孙超跳下站台,来到地铁轨道前,把沉重的仪器接到了地铁的轨道上,他们每次都要推着这台仪器,检查隧道内的钢轨内部,机器里需要加很多的水当耦合剂,“我们的工作很像医生给患者做B超。实际上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超声波探测伤损部位。钢轨长期受列车荷载,会磨耗受损,产生疲劳缺陷,比如裂纹等,我们的工作就是检查钢轨的这些损伤。”郑海涛说。

  突然,仪器发出嘟嘟的响声,孙永超立即告诉同事:“仪器避险出现回波,检查一下钢轨外口。经过检查,二三通道出现二次回波,一切正常。”孙永超说,每当超声波探伤仪回波出现,就要俯下身来仔细检查。“很多轨内的裂纹肉眼根本看不到,因此,按照规定我们的探测速度不能太快。”孙永超说。

  孙永超所在的探伤班主要负责地铁1号线公里,一次常规全线个工作日,给如此长距离的钢轨做B超,一点都不能马虎。在孙永超看来,钢轨和人一样,寿命有长有短,找出和消除轨道上的“疾病”,在出问题之前排除风险就是他们的工作。

  记者和探伤工们沿着灯光昏暗的地铁隧道继续前行,行至一处道岔时,孙永超拿出小锤子敲打了几下钢轨,他说,这叫手工探伤法,道岔必须用手工的方式来进行探伤。

  手工探伤和仪器探伤有何区别?孙永超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仪器探伤是西医诊疗的技法,探伤锤敲轨听音辨别是否有内伤,则近似于中医的望闻问切的手法。首先是观察,外观看看有没问题;然后听音和感受锤子敲击的手感。”用锤子敲,正常钢轨会往上弹,弹性比较好;手感会特别脆,声音同样没有杂音。通过弹跳的高度和弹跳的频率、次数,来判断钢轨是不是真的存在伤损。他说,如果钢轨有裂纹,上面的几个维度会有变化,而这些是需要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反复练习才能掌握的技能。

  孙永超和记者说,由于钢轨的载重和老化,轨道会出现裂纹等情况,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轨道受伤了,“伤势”分为三种,第一种是轻伤、第二种是轻伤发展伤、第三种是重伤。轻伤和轻伤发展伤需要记录在册,定期复查;如出现重伤则要换掉钢轨,去年地铁1号线因“轨道重伤”就更换了五处。

  “地铁的安全标准非常高,对于风险都是零容忍。”孙永超说,目前我国轨道交通安全系数在国际上处于先进行列。除了安全标准严,另外与工作人员工作的严谨和安全监测体系的完善也密切相关。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探伤工们每天夜间8时到岗,次日7时下班。没有周末,保持着“上1休1”的工作节奏。采访中记者感觉到,昼伏夜出,他们社交很少,多数人话不多,笑得也腼腆。

  “常年夜班,生物钟都打乱了。”这是十位探伤工的共鸣。孙永超1982年出生,他是探伤班年龄最大的,其他人都是“90后”。孙永超和记者说,他爱人是一名医生,女儿今年8岁,他和爱人工作都很忙,女儿由老人看管。他每天早上回到家,妻子和孩子吃完早饭上班、上学走了,等孩子和妻子晚上回家,他又去上班了。同一屋檐下,他和孩子、妻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有时想想,感觉很愧对家人。”

  “夜里上班,休息不好,回家就先睡觉,一天吃两顿饭。”1993年出生的郑海涛长得很帅,可由于工作的特性,他与社会逐渐疏离了。“黑白颠倒,与亲人朋友交流少,和整个社会都有点脱节了。”郑海涛笑着说:“就因为的这活儿,朋友圈都缩小了不少。”

  97年出生的孙超,四年前毕业于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爱玩是每个年轻人的天性,可是,孙超经常因为工作原因婉拒同学朋友们的聚会邀请,“我们就是这种上班时间,长期不能赴约,朋友也就不叫啦。”孙超说,他们不仅没有周六日,手机也得24小时开机随时待命,极端天气、重大节假日往往是他们最紧张、工作所承受的压力最大的时候。

  凌晨4点,记者与探伤工们抵达哈工大站,结束了当天的工作。地铁站内的站务人员陆续上岗,开始准备一天的运营工作;地铁站外,天还没亮,彻骨寒冷,这群深夜守护城市轨道交通生命之线的“钢轨医生”,在乘客到来之前,和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