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粉探伤(Magnetic Powder Tesing)或磁粉检验(Magnetic Particle Inspection),简称 MT,是通过磁粉在缺陷附近漏磁场中的堆积以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或近表面处缺陷的一种无损检测的新方法。适用于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尺寸很小,间隙极窄,目视难以看出的不连续性。
磁粉探伤的原理,是对导磁金属材料制造成的工件,进行磁化至饱和程度,若材料内部非常均匀,没有 缺陷,则在其内部将产生均匀分布的磁力线.如果工件表面或近表面区域存在裂纹,夹渣或气孔等缺陷时, 这些缺陷会阻碍磁力线的通过,产生漏磁现象,使缺陷两侧的表面上产生一对 N,S 极的局部磁场.这时, 若在被检工件的表面上撒放磁铁粉或磁铁粉悬液,磁粉就会被漏磁场所吸附,产生磁粉集聚,因而把缺陷 的形象清楚地显示出来。
a.外加法(连续法):在对被检工件充磁(磁化电流不断开)的同时喷洒磁粉(磁悬液)并进行观察评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以较低的磁化电流达到较高的检测灵敏度,特别是适用于矫顽力低、剩磁小的材料(例如低碳钢),缺点是操作不便、检验效率低。
b.剩磁法:利用被检工件充磁后的剩磁进行检测验证,即可以对工件充磁后,断开磁化电流后再喷洒磁粉(磁悬液)和进行观察评定。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便捷、检验效率高,缺点是需要较大的充磁电流(约为外加法所用磁化电流的三倍),要求被检工件材料具备较高的矫顽力和剩磁(以保证充磁后的剩磁能满足检验灵敏度的需要),并且在使用交流电或半波整流作为磁化电流时,一定要注意控制断电相位。
工件磁粉检验的灵敏度除了与工件自身条件(铁磁特性、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等)有关外,最重要的就是磁化规范的参数选择,即直接通电法时的磁化电流(种类、大小),或者线圈法时的磁势(以磁化安匝数表示,即磁化电流与线圈匝数的乘积),或者磁轭的提升力等等,这些参数将直接影响被检工件上磁化强度的大小,亦即直接影响漏磁场的大小。因此,为了正确确定工件的磁化规范,往往要采用特斯拉计(高斯计)或磁场指示器,或者简易试片(灵敏度试片),或者灵敏度试块等等来检查、验证工件上的磁化强度是不是适合。
a.黑磁粉-成分为四氧化三铁(Fe3O4),呈黑色粉末状,适用于背景为浅色或光亮的工件。
b.红磁粉-成分为三氧化二铁(Fe2O3),呈铁红色粉末状,适用于背景较暗的工件。
c.荧光磁粉-在四氧化三铁磁粉颗粒外裹有荧光物质,在紫外线辐照下能发出黄绿色荧光,适用于背景较深暗的工件,特别是由于人眼色敏特性的原因,使得以荧光磁粉作磁介质的磁粉检验较之其他磁粉具有更高的灵敏度。
d.白磁粉-在四氧化三铁磁粉颗粒外裹有白色物质,适用于背景较深暗的工件。
为了便于现场检验的使用,目前商品化的磁介质种类很多,除了有黑、红、白磁粉,荧光磁粉,还有球形磁粉(空心、彩色,用于干粉法),还有事先配置好的磁膏、浓缩磁悬液,还有磁悬液喷罐等等,以及为了更好的提高背景深暗或者表面粗糙工件的可检验性而提供的表面增白剂(反差增强剂)等。
为了保证磁粉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对磁粉(包括磁性、粒度、形状)以及磁悬液的浓度、均匀性、悬浮性等均需要经过校验合格后才能用,并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需要定期校验,此外对于观察评定时环境的白光照度,或者荧光磁粉检验时使用的紫外线灯的紫外线强度等等,也是属于校验的项目,以求保证检验质量。
磁粉探伤适宜于用来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工件和在役的零部件检测探伤,还可以对板材、型材、管材、棒材、焊接件、铸钢件以及锻钢件进行仔细的检测。能发现工件的表面与近表面缺陷.不能检查 非磁性材料,如奥氏体不锈钢,铜,铝等. 磁粉探伤因缺陷显示比较直观,成本低,检验速度快,检验准确度高等,大范围的应用于金属材料及成品 的检验.